来源: 央广网
奥林匹克文化推广人侯琨,9年的奥运之旅,走遍了举办过冬季、夏季奥运会和青奥会的26个国家的47个城市,依靠着对奥运的热爱,完成了职业生涯的转身。
结缘奥林匹克 从爱好到事业
大家好,我叫侯琨。我有很多不同的身份,中国体育集邮与收藏协会秘书长、高校奥林匹克研究中心研究员、多次大赛的火炬手等,但最让我自豪的还是被称为“奥林匹克文化推广人”。因为一次做志愿者的经历,我和奥林匹克结缘,十年来,推广奥林匹克文化让我把爱好变成了事业。
说实话,最早找我做宣讲时,我还稍微有点排斥。当时,嘀咕的是,这种方式到底能不能吸引人?但真干起来,才发现在学校、社区、企业,和大家面对面沟通是最直接有效的推广冬奥会的方式。我们的讲述能让大家感受到冬奥会跟每个人息息相关。通过不同人的人生故事,让大家看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变化。目前冬奥宣讲团已经举办了302场宣讲,现场参加人数超过12万。我们还把宣讲做成视频,云端化,电视上、地铁上、飞机上都播放,受众超过1亿人次。
走遍47个城市 开启环球之旅
从2012年到今年1月,我走遍了所有举办过冬季、夏季奥运会和青奥会的26个国家的47个城市。经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初衷其实很简单,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奥运热情,但我发现大家更多的是关注赛场上顽强拼搏的运动员,而对“和平、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精神认识却有些模糊。于是,一个探访全球奥林匹克城市的梦想就此诞生,我想看看奥林匹克运动到底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吸引全世界的人参与。2012年1月1日,我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环球之旅!
在这47个城市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我国奥运首金的诞生地洛杉矶、不是三次举办奥运会的伦敦,也不是风景如画的小城圣莫里茨,而是1984年冬奥会举办地萨拉热窝。1992年,波黑战争爆发,曾成功举办奥运的萨拉热窝在数年间饱受战火摧残,2018年,我前往那里时,战争留下的痕迹依旧随处可见,这让成长在和平年代的我感触颇深,奥林匹克设施虽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设施,但在战争面前其实它真的就变成鸿毛一样,因为随时都有被炸掉、被毁坏的危险。因为在那里我切身感受到了和平的可贵。
筹办冬奥 提升国际形象+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走访这些奥运城市,让我发现很多关于冬奥筹办和城市改造方面的经验。比如像利勒哈默尔作为1994年冬奥会的举办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哪怕当年奥运会规模小,但它依然还是有各种各样的配套设施的。我们也因为冬奥会的筹办,城市做了很多的配套设施,在国际上的形象又得到了很大提升,更深远的是提高了老百姓生活的质量。
从顾拜旦刚开始创立奥林匹克运动,后来的萨马兰奇包括到现在国际奥委会一直在强调奥林匹克运动等于竞赛加文化加教育,这是三个组成部分,而收藏品艺术品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是非赛时最主要的重要体现方式。
今年,我还有幸成为了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委员。现在,我有一个新的梦想,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前,现场为总计十万人进行奥林匹克文化讲座,分享我的奥林匹克环球行经历,将东西方文明互鉴的精髓传递给中国青年人,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中来。
同时,我们正在筹建巴黎2024和北京2022的友好俱乐部,通过这个平台介绍中国的发展,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也传播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鼓舞更多人,共建更加多元、包容、团结的体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