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导航图标

办好北京冬奥会 绘制奥运新图景

人文北京2022冬奥 时间 2021-12-08

来源:人大国发院

作者:徐拥军,张丹

2022年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国际社会依旧笼罩于疫情肆虐、经济衰退、治理缺位、霸凌打压的阴影之下。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应践行好“绿色、开放、共享、廉洁”的办奥理念,冲破阴霾,提供奥运会举办的中国范例,向世界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为后冬奥时代绘制新图景。

一、以疫情防控为关键,确保冬奥安全

第一,强化《防疫手册》的落实与监督,力争最少感染。10月25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第一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以下简称《防疫手册》)。据悉,《防疫手册》由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结合新冠疫情防控的有效经验和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共同制定而成。手册坚持把运动员等参赛各方和中国公众的安全和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借鉴了世界其他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并有效结合了中国的防疫政策,以“疫苗接种,闭环管理,新冠联络官,检测、追踪与隔离,减少接触,卫生意识”为防控原则,涵盖了所有涉奥人员的整个行程,对入境要求以及闭环管理系统内实行的防疫措施等细节进行了详细说明。

《防疫手册》是指导北京冬奥会赛时的行动指南,中国应充分发挥全国上下一盘棋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确保防疫规定的严格落实、监督。一方面,加强《防疫手册》解读,坚决落实相关规定。严格闭环管理,权衡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参赛人员需求,考虑气象、地质、交通、安保、医疗、后勤等各个环节的疫情防控及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措施,将防疫规定渗透到细枝末节。另一方面,强化防疫监督。在“一馆一策”“一场一策”“一店一策”防疫基础上,引入评估机制,跟踪、监管不同测试赛各场景、环节的实战演练情况,对防疫规定落实不到位、不完善、不明确的应及时通报、督促整改。加强防疫政策地宣传引导,提高全体民众、参奥人员的防疫意识。

第二,确保冬奥期间国内环境卫生安全、春运秩序稳定。国内近段时间疫情不断零星出现,应尽快控制、平复疫情蔓延发展。由于冬奥会正好与2022年春运“重叠”,应超前谋划、统筹布局、科学协调春运与冬奥会的防疫规定,落实“四方责任”,促进冬奥防控与春运、京津冀地区防疫融通共进;严防北京及外部口岸疫情输入风险,适度从紧,做好应对大人流的疫情防控工作。

二、以运动员为中心,筹办周全简约

首先,贯彻“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申奥理念。以保证安全为前提,确保运动员训练不受影响,注重运动员的参赛体验,努力为广大运动员提供一流的竞赛场地、赛事服务和生活保障,创造良好的参赛体验和参赛环境。同时,作为东道主,也应力争在北京冬奥会取得冬奥参赛史上最好成绩。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东京奥运会成绩显著,基础大项进步明显,夺金项目覆盖面拓宽,竞技体育人才厚度增加。北京冬奥会应继续展示我国在冰雪运动中大国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凸显我国在北京冬奥会备战周期贯彻“以运动员为中心”理念,采取新科技、新方法、新模式有效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并以此进一步吸引民众,激发全民了解、参与、热爱冰雪运动的热情。此外,也应以人为本、通力合作,注重教练员、裁判员、媒体、志愿者、工作人员等非参赛人员的后勤服务保障,做好赛前准备工作。

其次,落实“廉洁办奥”理念。鉴于国际疫情持续严重,北京冬奥会已确定不接待国外观众。这于北京冬奥运而言也是一笔巨大损失。北京冬奥组委应向东京奥运会借鉴经验,简约办赛,将节俭意识从国民普及至赛事筹备深入各处细节。但注意,简约并不意味着简陋、节俭并不意味着降低质量、廉洁并不意味着片面或者“一刀切”,一切还是“以运动员为中心”,注重保障比赛训练、生活起居、娱乐休闲的环境卫生质量、赛事服务质量,满足各国运动员的多元化需求。

三、以数字智能为亮点,增进体育参与

《奥林匹克2020+5议程》指出,“数字技术是一种强大的工具,让我们能够更直接地与人们交流,并推广奥林匹克价值观。”北京冬奥会应将办奥的新思路、新科技、新举措继续在冬奥会赛时、赛后显现,全周期、全方位展示北京冬奥会与数字科技地互动融合,有效提升公众的体育参与度。

首先,北京冬奥会赛时应积极推广应用新兴技术。一方面,将5G、数字支付、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应用于冬奥会各项赛事、各体育场馆中,打造“智慧冬奥”。例如,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裁判系统,保证奥运比赛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借力媒体融合优势宣传冬奥。东京奥运会除电视转播外,在线视频APP、社交媒体以其跨时空、个性化、日常化、泛娱乐化的优势脱颖而出。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快手平台内奥运相关作品及话题视频总播放量达730亿,奥运赛事点播总播放超55.9亿,端内互动总人次高达60.6亿。冬奥会应借助北京各区融媒体中心,加强云转播、沉浸式观赛等智能技术应用体验,丰富内容形态,打造奥运融媒体发展平台,促使更广泛的民众参与冬奥、享受冬奥。

其次,后冬奥时代应积极贯彻《奥林匹克2020+5议程》精神。一方面,强化奥林匹克数字化战略发展。建议运用“政产学研用”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以用户为中心、以学校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奥运数字技术进步、体育运动水平提升、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与市场应用创新,重视青年人的参与互动场景建设,推广并塑造更强大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另一方面,鼓励虚拟体育发展。将奥林匹克运动中蕴含的美丽、正义、勇气、荣誉、乐趣、和平等基本理念融入电子竞技,逐渐消解因网络游戏产生的身份与人格危机、游戏成瘾、暴力与攻击倾向、自闭症与肥胖等不良影响,净化电子竞技环境。鼓励地方政府重点扶持具有鲜明体育化特色的电子竞技项目发展,加强与游戏厂商和相关企业实体的合作,进一步与网络游戏社区互动,促进青少年更广泛的体育参与,推动电子竞技“入奥”。创建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体育+”融合模式发展,深化体育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纽带作用,促进奥林匹克价值观深入人心。

四、以春节文化为底蕴,营造快乐冬奥

2022年北京冬奥会恰逢中国最重要的节令和人文盛典——春节,这个全球近20亿人的共同节庆,促使这一届冬奥会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冰雪文化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以体育为主题,以文化为内容,策划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化宣传活动,广泛吸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春节与奥林匹克运动同样象征着希望,二者相遇对仍处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之下的人类而言,憧憬美好意味深远、弥足珍贵。

首先,促进中国春节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深度交融,打造温暖祥和、充满希望的冬奥盛会。北京冬奥组委应以冬奥为纽带,在立足双奥之城,传承2008年奥运会遗产的基础上,将丰盛的春节传统美食和多彩的春节民俗文化传统融入奥运村、赛事场馆中,将“中国红”的明亮色调、春节传统文化图形、年画泥人等活用于奥运村、体育场馆等的景观设计中,促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奥运遗产交相辉映,向世界讲好中国冬奥故事,凸显中国“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化自信”,为京张体育旅游带提升文化品质。此外,充分发挥体育魅力,弥合伤痛和分歧,传播光明与希望,北京冬奥会应透过春节团圆、欢快、温暖的节日气氛,为驱散全球疫情阴霾注入强大动力、为全球团结抗疫提供正能量,营造“快乐冬奥”。

其次,促进全民健身、全民健康与欢庆春节深度交融,渲染积极健康、拼搏向上的欢度春节气氛。尤其疫情背景下,民众的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应借势将冰雪运动融入各地春节庆祝活动中,通过文艺晚会、综艺节目、地方活动等鼓动宣传,吸引民众走出家门,享受冰雪运动乐趣;进而带动地方政府、企业有组织、有秩序发展群众体育,一者完善社区、街道等城市“毛细血管”之处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二者扶持偏远山区、农村的各类单项体育竞技项目活动,全方位推动全民健身开展和体育强国建设,延续与扩展“快乐冬奥”氛围。

五、以绿色发展为使命,建设美丽中国

无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始终坚守“绿色”使命,促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再次强调,“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北京冬奥组委先后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等,创新建立可持续性管理体系,实现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个将三个国际标准整合为一体的可持续性管理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使人类更加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经济与自然平衡发展的重要性。北京冬奥组委应充分借鉴东京奥运会的“3R”环保理念,大力发挥奥林匹克运动的宣示性功能,将冬奥会从申办、筹办至举办使用的绿色低碳的可持续性管理理念、方案、技术等转化为经验,全面宣传推广至中国政府办公、企业生产、日常生活等各领域,结合“碳交易”“垃圾分类”“限塑令”等多种形式环保措施进一步提升中国环境、经济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打造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奥运中国样板,促使“绿色奥运”的效益辐射成为形塑中国社会人格文明、产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有效链接,构建互联式生态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