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2年2月4日,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冬奥盛会在神州大地隆重上演,北京作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又一次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点燃冰雪运动火炬的意义,绝不限于冬奥会本身,还打通了体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与中国的现实发展和未来之路紧密相连。北京冬奥会给中国带来什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记者采访了多个领域的专家。人文北京研究基地执行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徐拥军接受采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首先,徐拥军阐述了奥运遗产的定义、丰富内涵及重要意义。奥运遗产是奥林匹克运动在时空范围内作用于主办城市和国家的正面效益。一是奥运遗产内涵的广泛性。从最早的“物质遗产”到“运动遗产”“遗址遗产”,再到囊括经济、政治、国家形象、教育、社会、城市建设、奥林匹克精神等物质与非物质层面遗产。奥运遗产内涵的不断演变,反映出奥运遗产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内涵宽泛,且呈现动态变化趋势。二是奥运遗产影响的积极性。国际奥委会发布的《遗产战略方针》明确奥运遗产建设的起点是符合奥运愿景的城市视野,目标是通过体育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赋予了每一项奥运遗产特殊意义。
其次,徐拥军谈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遗产的传承和利用。北京2008年奥运会留下一份丰厚奥运遗产,包括奥运体育遗产、奥运环境遗产、奥运科技遗产、奥运文化遗产、奥运精神遗产、奥运社会遗产、奥运经济遗产等,覆盖了体育、经济、环境、文化、政治、科技、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离不开北京2008年奥运会遗产的再利用。奥运遗产的再利用顺应了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倡议。在北京冬奥会的申办、筹办与举办过程中,许多奥运遗产得到传承和利用。包括:奥运建筑,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首都体育馆等将继续得到有效利用。奥运举办经验,主要指奥运会举办赛会经验、标准规范等,如国际交流、志愿服务、物流管理、媒体转播等活动事项传承。2008年奥运会举办时摸索出的在与奥运需求相关的主要道路上设置奥运专用道、设置奥运专用公交线路和公交场站、为各类客户群提供专门的运输保障服务等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办中沿用;在公共场所的语言标识翻译方面,北京2022年冬奥会沿用并完善了《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奥运档案,北京冬奥组委秘书行政部和北京市档案馆联合挂牌开通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查档绿色通道”,为北京冬奥会筹办中的领导决策和各部门开展具体业务提供了参考。
接着,徐拥军指出了冬奥遗产带给群众的福祉及如何对冬奥遗产进行传承和利用以更好地让群众受益。北京2022年冬奥会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为办奥理念,其中“共享”理念即“共同参与、共同尽力、共同享有”。奥运遗产代表广大群众的美好愿景,也将使群众获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活起居。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采取碳减排和碳中和措施,实现北京冬奥会低碳目标,为打造“冬奥蓝”做出努力。主办城市以安全性为首要出发点,完善京津冀地区的城市无障碍设施,推动创建无障碍环境,提升人性化城市治理,增加市民对城市生活的满意度。第二,休闲娱乐。冬奥场馆设施如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等,在冬奥会之后将转化为大众滑雪道,打造山地体育公园。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春夏秋三季还可以作为户外拓展训练中心,发展山地自行车、登山攀岩、徒步、滑草等户外项目。第三,精神培育。北京2008年奥运会之后,志愿者成为北京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志愿服务遗产已经升华为城市的信念和态度,渗透于市民的生活、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全社会志愿服务精神和理念得到有效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在大型活动保障、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疫情防控等领域得以彰显。
最后,徐拥军给出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的理解。办好北京冬奥会不仅是兑现中国的申奥承诺,也是展示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契机,包含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力量。传播中国文化。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国际和各国文明相互交织交融的文化现象。奥运会、奥运遗产带来的作用是双向的,对内造福广大人民群众,为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长期效益;对外展示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提升中国体育自信、文化自信,展示中国大国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奥林匹克运动中蕴含的促进全世界和平与繁荣、促进全人类理解与认同的重要价值观念,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举办冬奥会是从中国到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体育实践。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应对危机的治理模式、组织方式,新知识的生产以及高科技的渗入,冬奥会利益相关方产生的关系以及协调机制等丰富了冬奥遗产内容,也展示了中国应对危机的执行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承担大国责任、传递团结希望的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