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第二期“数字记忆”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以下简称为“数字记忆”计划)招生工作正式启动,项目组通过微人大、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网站、微信平台等多个渠道发布招生信息,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反响。
截至2017年9月20日,“数字记忆”计划共收到了81名同学的申请。依据《中国人民大学“数字记忆”厚重人才成长支持项目实施方案》,经过初步审核,共有37名同学进入面试,他们分别来自于包括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国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新闻学院、信息学院、艺术学院、哲学院等在内的8个学院、14个专业方向,涵盖2015、2016、2017级三个年级的学生,均有一定的研究或社会实践调查经历,并且在国学、信息技术、创意设计、美工及外语等多方面有所擅长或兴趣。最终,评委们综合参选人员基本能力和面试成绩,从参加面试的37名同学中选定26名作为本次“数字记忆”计划的学员参与未来两年的学习研究活动。
2017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数字记忆”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第二期(以下简称:“数字记忆”计划)项目启动会在信息楼301会议室圆满召开。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学科带头人冯惠玲教授、院长张斌教授、党委书记王丹老师、党委副书记徐拥军副教授等出席会议。此外,参会的还有“数字记忆”项目特聘导师、学生辅导员和全体学员。
2017年12月2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数字记忆”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以下简称“数字记忆”项目)第二期首次分组选题开题会在信息楼209召开。项目执行委员会主任、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学科带头人冯惠玲教授,项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王丹老师,项目执行委员会执行秘书长、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拥军副教授,项目指导老师加小双担任评审老师,项目执行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马晴、副主任海薇,项目执行委员会干事甄真、项目辅导员以及全体学员参加本次开题会。会议由海薇老师主持。
“数字记忆”项目二期分组选题共有“历史的对话——探索北京古城墙背后的喜乐与哀愁”“人脸检索与合影人物关联”“北京的服饰变迁”“北京春节文化及其变迁”和“童瑶里的北京性格”“北京的名人故居”“政务微博的自然语言处理与情感”“北京的老行当”八大题目。本次开题会上由八个课题组依次汇报各组课题规划和现阶段实施情况。
2018年度,“数字记忆”2期学员和数字记忆课程学生相继前往陕西省西安市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浙江台州仙居县、北京历史城区主要遗迹、北京四海孔子学院、爨底下村、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IBM旧金山总部、斯坦福大学、Internet Archive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和参观学习,在实践中增长学员见识,激发其创造力和责任感(见图1至图4。其中,在“追寻改革的足迹”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西安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获评2018年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图1:2018年7月3日-7月7日,数字记忆二期师生前往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多家单位开展数字记忆实地调研,加深同学们对数字记忆项目的理解。图为数字记忆师生在碑林博物馆前的合影。
图2:2018年7月3日-7月7日,数字记忆二期师生前往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多家单位开展数字记忆实地调研,加深同学们对数字记忆项目的理解。图为数字记忆师生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前的合影。
图3:2018年10月26日-10月29日,国际数字遗产大会(DH2019)在美国旧金山福特梅森中心召开,数字记忆师生12篇论文被录取并收到发言邀请。图为参会师生在福特梅森中心的参观合影。
图4:2018年10月30日,数字记忆师生前往Internet Archive(互联网档案馆)、斯坦福大学、IBM硅谷实验室、谷歌中心与英特尔博物馆等地方参观学习。图为数字记忆师生在斯坦福大学校园中的合影。
本期“数字记忆”项目共举办了10期兰台读书会活动,阅读书目如下:
数字记忆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主张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境外高校数字记忆建设和开发领域专家学者、学生和社会从业人员深入交流,了解国际产学研现状,在推进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呈现显著。
继“数字记忆”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一期学员8篇论文被2017年“数字文化遗产大会(Digital Cultural Heritage 2017)”采纳之后,“数字记忆”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二期(简称“数字记忆二期”)共有9篇论文被2018年“第三届数字遗产大会”采纳,预示着“数字记忆”人才培养再创佳绩,也预示着“数字记忆”的理论和实践正在不断得到国际认可。
此外,另有会议论文与海报被第十届档案教育与研究协会年会(AERI 2018)、第九届数位典藏与数位人文国际研讨会(DADH 2018)等采纳。